top of page

【臺客專訪】被貼標籤也無所謂 林敬倫的成功不設限/ Labeled or Not? Sean Lin Doesn't Care

Dylan Tang


林敬倫出演首部電影作品《樓下的房客》後,便在演藝圈打開知名度。這位33歲的演員接著更透過電影《咒》和電視實境秀《全明星運動會》奠定自己在大眾心中的名聲。出道八年以來,他不斷嘗試各種可能性,因為 “表演” 不僅是他喜歡的事,還是他轉換職涯的轉捩點。


畢業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系的林敬倫表示,原本畢業要往健身教練的方向前進,但仔細思考後,發現自己還是對表演有慾望,因此才走上演員這條路。「我從小到大都對表演有慾望,可能就是想要表演給同學看,然後惹同學笑吧!雖然我是悶騷的個性,但當大家都很熟悉後,我羨慕有些人可以成為焦點,然後自己也希望可以有這個能力。」




被貼標籤也無所謂


自2014年出道以來,林敬倫的身影可以在許多廣告、電視劇、電影,甚至實境節目中看到;對他來說,實境秀和電視電影給他完全不同的感受;實境秀上的他相較之下比較沒那麼多壓力,感受到比較多的自由。「我參與的三個實境秀,比如說《全明星運動會》、《全明星觀察中》, 跟《我們戀愛吧》這些都是我比較做自己的部分。我不太需要特別做一個人設,我只要將我自己的功課做好就好。」敬倫繼續說:「我覺得每位藝人可能都不太一樣,但相對之下,因為我不太會做效果,所以在實境秀裡面就是我真實在運動場上的一個狀態的樣子。」 


相較於電視電影,實境秀有時更具有娛樂性和大眾傳播的能力。試問敬倫會不會擔心就此被貼上標籤?他笑著表示不擔心,反而認為這是他擁有成功作品的反饋。「我不會擔心被貼上標籤,因為它就是我的一部分,它是我成功的一個案例,這是我。不過,我只能說它跟戲劇上還是必須稍微切開一點,因為它並不是同一個性質的東西。我還是希望大家透過戲劇來認識我,畢竟演員還是我的本業。只是說《全明星運動會》是展現我演員以外的另一個印象和技能。」




刻板印象不見得最好


林敬倫在演藝圈仍有許多不同的角色和領域尚未探索。對他來說,演藝圈就像是一個股市,因為每一個人都代表著自己的一個品牌。「我覺得演藝圈很像一個股市,就是每一個人都代表著自家品牌,每個人都在經營自家的上櫃上市公司。股票上漲就表示他正在起飛,可是有些人進去就是在谷底。像我可能進公司之後可能就沒有什麼成績,我可能就在下面;但我接了《我們與惡的距離》後我可能上來一點但我又下去。有些人可能中間 上下下,有些人可能上去之後就不會下來,有些人一上去可能馬上就掉下來。」


說到這裡,林敬倫還認為,所有的刻板印象在這個產業也不不該存在。例如他從未演過殺人犯的角色,但說他長相像不像大眾認知的殺人犯?他說:「我覺得那就是刻板印象,因為有些人覺得殺人犯就是要長得邪惡一點,可是有時候 長得愈和藹可親的人是殺人犯,你更能跳脫這個思維,讓這個角色更有反差。我覺得這樣的破壞力不見得會比符合刻板印象的樣子來得少。 」




再累都要去做喜愛的事


回到一開始敬倫說他認為自己個性較悶騷的話題,訪問到這個時候的確也感受到他比較放鬆一些。他笑說可能跟他叛逆期在國中才開始,加上他從小都很黏哥哥,而且也都很聽爸媽的話,比較少表達自己的想法有關。


不過對於畢業後就知道自己未來想要做什麼事情的人來說,他不可能沒有為人生瘋狂過一回。他開玩笑地說自己曾做過Labour of Love 的事情或許就是追女生或者衝浪吧!「我覺得Labour of Love 就是可以無償做喜歡的事情。你甚至會覺得這些事情可能會花很多錢、可能它很辛苦,可是你願意繼續做這件事情。例如我很喜歡海,不過我除了一台摩托車外沒有其他交通工具,但我還是願意早上四點起床騎兩個小時的車到宜蘭衝個浪,然後休息一下再騎兩個小時的車回來睡覺。一般人應該會覺得這超級 doesn't make sense,可是我覺得儘管它超級累、超級不划算,我就是想要去做。」 

 

對於什麼是《Labour of Love》?林敬倫重整思緒後說:「我認為每個人做一件喜歡的事情都有一定的動機;那這動機如果讓你覺得開心,那它就是一種利益上的交換。當你做喜愛的事情,它就是一個利益交換、它就是一個讓你得利的東西。因為你喜愛所以你才會做,那它付出的代價就是:即便它花很多錢、即便它很辛苦,你都會喜歡並享受做這件事情。」





 



EDITOR-IN-CHIEF/ @dylan_sy_tang

PHOTOGRAPHY/ @jimmychaochi

STYLIST/ @triplerstudio

MUA/ @vangela

HAIR/ @jimmy1987909

GRAPHIC DESIGNER/ @zenyunzon

-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