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形狀總讓人摸不透,每個人都有自由地解讀青春的權利。無論是你的青春、我的青春,還是他人的青春。對安溥來說,青春這兩個字就像是海市蜃樓般的存在,雖然虛幻,但看過就不會忘。
「我覺得青春其實是那些虛幻的東西,但就像海市蜃樓一樣,你看過就不會忘。『真的東西在你的人生不一定留得住』尤其是這幾年,我重新用中年人的方式去跟爸媽相處,我記得的青春期,和爸媽記得的都不一樣。那我這幾年計較的東西是真的嗎?」- 安溥
每次在訪問的時候,總會在那個時刻裡找尋到平靜,這次和安溥進行訪問時,除了得到平靜外,還得到安溥的祝福。她的新專輯《9522》是她將1995年至2022年的經歷重新集結一起,除了老聽眾外,新歌迷也絕對會沈浸在她的世界裡。關於這張睽違已久的專輯,安溥說:「專輯數字是我個人的小小密碼,這是從1995年到2022年一個跨度的專輯。我覺得這是在我創作或者當歌手的路上一個最大的心得。」
不論在哪個時候認識安溥,她的歌曲確實陪伴了這一代的人走過不少喜與悲的時刻。有些人會從她的歌詞中獲得救贖、有些人會將自己投射在她唱出的故事裡,不論你是透過哪種方式認識她,安溥都樂見。
「我希望我的音樂適得其所,在每個時間、打動你的時間、被你解讀的那些時刻,不應該是創作者們去控制的。所以我覺得有修養或者有歷練的創作者永遠不會去開口去跟聽眾怎麼去解讀歌曲、或者得到怎麼樣的結果。」她繼續說:「他們並不需要知道我當初怎麼看這些故事的。這也是為什麼這張專輯從我14歲到現在中間那麼多詞曲經過時間的考驗,一點都不過時。這證實我當時的寫作付出是有努力的,並沒有使用太過時的語法,所以20年前寫下的作品現在還有人覺得很好聽我就很知足,但是如果這樣一首歌可以去聯想14歲的女孩或男孩,同樣的,若像我一樣40歲的男人或女人,可以因為這樣一首歌去聯想他的青春和人生,對我來說就會是這張專輯最大的成就。」
14歲就辜負了大家
安溥的國高中時期寫了幾千首歌,對她而言,雖然這些歌曲大部分是她拿來練押韻的成分居多,但暮然回首,這些歌曲都是她珍貴的回憶。回想她的過去與創作,安溥笑說自己其實14歲的時候就辜負了很多人。「以樂評的評論來說,我每出一張專輯,大家都說有聽沒有懂。但十年後大家都聽懂了。我有一個理論,我每出一張專輯,就會有人非常惋惜。舉例來說,〈最好的時光〉其實很白話,有人會覺得《神的遊戲》對他來說很經典。但現在寫大白話的歌就覺得我變了!但我心想,那其實我14歲時就辜負你了(笑)我之前寫比較像詩的作品時,大家也會說『你好好的民謠不唱,寫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做什麼?』但過了十年,彷彿需要它、喜歡它的聽眾就被時間淘選出來。於是我覺得我是後天被訓練為,所有的歌出去之後從來不急著回收評價,因為這是不可得的。所以這張專輯,我很確定經過20年後老聽眾還是很想念的曲目。」
自信地說出觀察大家的反應,安溥顯得自在也坦蕩磊落。她說:「除了告訴你們我過得很好外,我很高興,我們一起從上世紀活到了現在。」
用旋律傳達善的力量
不斷強調自己已是中年人的安溥,除了用音樂祝福聽眾外,也說出給未來世代的看法與建議。「我發現雜誌與文章都幫不到真的需要幫助的人,你看我現在講的東西對新住民的小孩有幫助嗎?沒有!頂多對中產階級的小朋友來說會點個頭。可能也因為聽眾的關係,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面對了性別認同的問題。不論是身材太好、太差、被人霸凌、羞辱或利用。我覺得每一個人看似有不同的煩惱,但社會切割成太多階級,切割成太多階級背景。當我意識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就會覺得『只要你了解這件事,你就會變成一個話越說越少的大人』我沒有什麼想要宣稱的,也沒有什麼『以為』就能夠幫到需要幫忙的孩子。因為我曾經覺得多痛苦、多好、或多壞的事情,那是發生在我的成長背景才會有的。」
依照安溥的說法,文字的力量太具有制約性,有研究符號學的她認為,旋律的比文字更適合推動善的力量。「旋律的解讀層面比較多。因為你講的一句話其實可以被各種人解讀,文字其實是非常權威性的符號。以符號來說,人非常容易被符號洗腦或催眠。但旋律這件事情跟情感經驗有關,或是只跟感官經驗有比較大的關係。如果你是心跳比較快的人,你聽到咚滋咚滋,你比較不容易那麼嗨,你只覺得舒服。所以其實旋律這件事情,比較容易跟你產生獨有的關係。但文字這件事情,我們對於文字的投射,大過文字給我們的東西。如果你是非常謹慎使用語言的人,那你的文字還有可能根旋律一樣柔軟,因為你使用文字的方式會讓別人可以有很多不同解讀跟管道方式去連結。而不止是被命令或被要求服從,所以我覺得旋律比較能改變人心。」
尋找自己的關鍵字
回歸自我,安溥的歌曲讓人感到安定。透過音樂滿足自己,我覺得這是身為人最幸運的事。如同安溥所說,這張專輯是她的密碼,她將她的祕密分享給大家。因為這是她的信念,也是她認為人生美好的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任何事情,都要幫自己很認真的熟悉且尋找自己的關鍵字。放手也好、愛不愛也好,它需要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如何幫自己滿足做這件事情的條件』滿足自己需要的成長真練習,當你成長的時候,你提供給自己做一件事情的選項會變多。每個人在人生裡,重要的根本不是你溫不溫柔、善不善良,我覺得那些都是假議題。每個人去找自己缺乏的關鍵字,比較容易去找到人生擅長的東西。」
PHOTOGRAPHY/ LU Zi-Heng
STYLIST/ Dada Chen
MUA/ Starlip紫星星
HAIR/ Tyker 黑鵝摩沙 HAIRMOSA.LAB
GRAPHIC DESIGN/ Zen Yun Zon
VIDEOGRAPHER/ Sid You
EDITOR-IN-CHIEF/ Dylan Tang
SPECIAL THANKS/ Nest by Bar PUN
Comments